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正大期货_5月份36次主体评级上调 中诚信占比近四

  五月,众评级机构纷纷集中上调企业主体的信用级别。“评级虚高”征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这将损坏评级行业公信力,削弱其资本市场“看门人”的功能定位。这也意味着,债券投资者用来识别风险的评级讲述,最终能否掌握好风险关值得深思。

  

  

  6月8日,资讯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已有36次评级泛起上调,其中,有29次评级上调出自中诚信国际(下称“中诚信”)等三家评级机构,中诚信以上调13次评级的数目,稳居当月榜首。

  “企业主体评级被大范围上调,一方面是受钱币政策宽松影响,市场流动性改善;另一方面评级行业竞争猛烈,不排个体评级机构通过上调评级手段来牢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一位评级业内人士指出,“个体评级机构上调评级的行为,势必会引刊行业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债市的高级别评级如‘洪水’般泛滥”。

  这意味着,上调评级成为行业间的竞争手段后,债券投资者用来识别风险的评级讲述,最终能否掌握好风险关值深思。从历史经验来看,大规模评级上调通常伴随着债券违约潮,这一点尤其值得小心。

  

  事实上,企业主体评级上调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行业竞争日趋猛烈的现状。中诚信、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下称“新世纪”)、团结资信评估(下称“团结资信”)和团结信用评级(下称“团结信用”)等公司显示较为活跃,成为近期这波“上调潮”中的主角。

  资讯统计,今年5月份,有36次评级泛起上调。其中,中诚信拔得头筹,上调13次,占比36%;团结紧随其后,上调9次(团结资信与团结信用合计),占比25%;新世纪位列第三,上调7次,占比19.44%。相比之下,东方金诚上调2家,为当月行业内上调评级最少的机构之一。

  上述评级机构一个月内集中上调评级的征象,不仅引发市场关注,还让原本就“评级虚高”的情形加倍为人诟病。

  北京一国有大型银行债券研究分析师示意,从市场流动性角度看,企业主体信用评级被上调的缘故原由,一是企业的基本面向好,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改善;二是,国家为应对疫情影响,钱币职能部门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的同时,下调了利率和准备金,导致市场流动性宽俗,从而降低了企业违约的概率,以是评级被上调。

  不外,在市场流动性和企业基本面好转的靠山下,发债企业对高级别评级的需求也在不停提高,这就无形中助推了评级机构间用上调评级来迎合企业。

  “现在企业在信用评级中话语权正在变大。打个譬喻,两家评级机构划分给一家企业的信用评级为AA 和AA,企业自然会选择高评级机构。”上述评级内业人士称,“你要是给得太低了,企业一定不会用你的。以是上调评级既能抢到客户,又能牢固市场占有率。”

  在他看来,当前评级“通胀”的主要缘故原由,是企业对高级别评级的诉求增添,导致市场上大多数的评级为AA级以上,为无形中增添了高评级的供应量,就有了评级“通胀”的这一说法。“企业追求高评级的诉求也不难理解,评级高了之后发债成本将会降低。”

  数据显示,现在AA级(含AA)以上的公司债发债平均成本约为4.2%左右,AA级以下的则跨越7%。5月份36家上调的主体评级中,险些全部是AA 和AAA级,仅有两家AA级。

  “从债券刊行的情形看,评的级别越高刊行成本就越低,别看AA级以上平均成本不到5个点,然则这内里AAA级和AA 级最终的刊行成本和刊行难度一定低于AA级。”上述评级业内人士先容说,“同样AA级以下的刊行成本要到达7~8个点,可是这类级其余主体是很难乐成刊行。”

  上述国有银行债券研究分析师则进一步注释称,“银保监会对差别级其余债券盘算差其余偿付能力羁系指标,AA-及以下的债券在盘算偿付能力羁系指标时会受到较大影响,因而市场对AA级以上债券需求更高。”

  “高级其余评级需求大,加之评级行业竞争猛烈,一些头部评级机构只能通过上调评级来的牢固原有市场份额,若是不上调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失。”上述评级业内人士示意,当前我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信用风险加剧,以及违约事宜增多的情形下,评级机构不停集中上调企业主体级别,这种背离使得投资者加深了对评级准确性与科学性的质疑。

  现在,在评级行业公信力已受质疑的情形下,纵然今年上调企业数目不跨越往年,级别向上迁移率下降,也难以消解市场中的异议与责难。

  

  对于评级机构而言,高评级亦有助于其提高和牢固市场占有率,况且在市场竞争猛烈,又有更多竞争对手加入的情形下。

  去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进入海内,两家本土评级机构中正鹏元和远东资信的加入,都在加剧行业竞争。

  于是,上调评级成为了某些头部评级机构牢固扩大市场份额的一条“捷径”,即通过提上调评级级其余方式,把原有客户留住,同时可上调评级的方式把客户从偕行中抢过来。

  资讯统计,停止2019年12月31日,中诚信存量债券评级营业为12655只。其中,AAA级营业6774只,AA 级营业3269只,AA级营业2116只,其他评级486只。5月份中诚信上调的级别则主要来自于原有AA 和AA级别,这两类评级存量到达5385只。

  “从5月份上调评级的数据来看,对评级需求最大的是那些已被评为AA 和AA的企业,以及个体AA-的企业。”上述评级业内人士称,“对于评级机构来说,留住这些级别企业的最好设施就是上调其评级。”数据显示,5月份中诚信和中证鹏元各上调一家AA-级企业至AA级。

  据羁系划定要求,评级工具、受评证券存续期时代,证券评级机构应当在受评级机构或受评级证券刊行人公布年度讲述后2个月内出具一次定期跟踪评级讲述,且定期跟踪评级讲述应当与上次评级讲述保持连贯,尚有划定的除外。

  以是,5月份最先的跟踪期,集中举行评级上调只是高评级竞争的预热动作。而6、7月份才是评级公司如火如荼的“农忙时节”,从现在的态势看,可能还会有更多公司的评级上调。

  

  

  据统计,评级上调企业对照疯狂的征象泛起在2017年,有544家企业主体上调主体级别。仅当年年6月,就有203家企业被上调级别。

  2018年,债券市场违约事宜暴增,违约常态化征象展现。在羁系及舆论的压力下,评级机构的上调行动有所收敛,2018年上调345家,2019年上调289家,呈下降态势。

  值得小心的是,与评级集中上调相伴的是,企业违约数目显著增多。据数据,2014年来,评级上调企业中已经有35家违约主体,其中,团结最多,共有20家(团结资信和团结信用合计)。

  尤其是2017年6月上调的203家企业中,已经有5家主体违约了,其中4家为团结信用,违约事宜划分发生在2017年12月、2018年5月21日、2018年12月10日和2019年12月27日。

  “有的评级上调时间到违约事宜发生时间不到1年。这充实暴露了评级公司在跟踪和披露信用风险方面的迟滞和无力。”上述国有大银行债券研究分析师示意。

  通常情形下,评级公司不停上调企业主体数目,加重了广被诟病的“评级虚高”征象,损坏了评级行业公信力,削弱了其资本市场“看门人”的功能定位。

  资信统计,停止6月8日,今年前五个月新增违约主体共有8家。其中,团结3家、中诚信2家、大公国际1家、中证鹏元1家和无评级机构1家。团结与中诚信占比达62.5%。从这个角度看,东方金诚和新世纪则显示最好,无新增违约主体上榜。

  值得欣慰的是,羁系也在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治理力度。去年,交易商协会对中诚信等评级机构展开了专项观察,发现其存在立项评估环节管控不足,缺乏响应合规监视等问题,要求限期改善。

  显然,在5月份的大规模评级“上调潮”中,依然能保持评级效果稳定或上调较少的评级机构,则较真实反映了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倒是更值得投资者和市场所关注。(头脑财经出品)■


正大期货:香港新正大期货>>>